蜻蜓培养日记 (待补充)

2025-06-16 12:19



      培养蜻蜓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蚊虫太多,蜻蜓来不及吃或者是太脏的水,没有办法让蜻蜓生存下来。缺乏藻类等自然的水体,蜻蜓会很快遇难。但成功的发现一个事情,就是成功饲养了蜻蜓以后,他们脱下壳就飞走了。

      有水有蚊子的地方,蜻蜓可能在城市里面并没有办法健康的生存下去。我们的城市可能缺乏这样清洁的水体,泉水叮咚的自然场景,不再听的到蛙鸣和虫鸣。而相对较脏的环境,蚊虫的繁殖就像没玩没了的噩梦一样,在任何一个潮湿的砖头缝隙或者水洼里面,红线虫和和孑孓的数量随着细菌和霾等灰尘在天空卷起的尘埃,让整个城市环境的植被,以及阴暗的潮湿角落变得更加的容易滋生细菌,真菌以及病虫害环境。化学用剂对孑孓的作用并不大,而真菌类生化用剂尽管效果非常好,对环境影响不大。但对于生态链来说,可能是一种阻隔式的减少一定的生态循环。这样的选择,都不是清洁的环境能够带给我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是当虫鸣从城市里面消失,人造环境比自然环境更具体化和地域化。尤其是在公园里面,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生态循环的优势以及蜻蜓大量的在莲花潭里面繁殖。而街道则不再看的到这样的场景。生态系统由城市的清洁度,遭到必然性的人为阻断。然而在很多地方,水体的水潭的存在,实际上是建立城市清洁,减少蚊虫的自然化选择。





这是我饲养的蜻蜓幼虫,他们以丰年虾卵和小球藻为食物。好像并没有很强的捕猎本领。和食蚊鱼一样,有它们的水里不可能有红线虫和孑孓。并且可以同食蚊鱼和谐共存。或者相对而言,蜻蜓是比食蚊鱼要凶残的动物。我购买的是饲养了5个月左右的蜻蜓幼虫。回来2-4周脱壳。


那天吓我一跳,还以为被食蚊鱼吃了,结果蜻蜓还是厉害会吃一些。蜻蜓在城市环境里面,只要有水就可以生存。因此,对于城市水体来说,健康水体才是生物多样化的生存环境,否则只能导致蓝藻爆发式的悲剧。在条件较差的生存环境下,食蚊鱼相对较为能够抵御虫害和藻类爆发时的厌氧环境。城市清洁度和这些生态环境的病菌传递有很大关系。雨水当中有孑孓等病虫害,植物的叶子会随着病虫害传播,而枯黄甚至叶片受损。在2-3天连续暴雨的条件下,并没有办法解除这样的动物生存环境。使用了水溶性白僵菌和埃维菌素,对积水的病虫害数量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这无疑是一种阻断措施,否则化学用品类似石硫化剂,二氧化氯,都没有办法对孑孓和红线冲之类产生影响。但孑孓的特殊性在于,一旦孵化出来,成为蚊子,可能更容易消灭。这些东西都和环境的清洁度有关。城市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态处理能力,夏天的蚊虫就非常多。生态环境遭到病虫害破坏,是动物生存繁衍当中经常遇到的事情。




我们看到动物在草原上以及像很多植物长出了长长的毛,实际上都是可以起到一定防蚊虫的作用,像仙人球可以储水,在沙漠极其干旱的地域,要防止动物随意的啃食仙人球,才长出来长长的刺。而且很多动物,就比如说草原上的动物也是一样。





饲养小蜻蜓,为蜻蜓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环境,清洁的水池是蜻蜓气息的环境,食蚊鱼是解决雨水残留当中的红线虫和孑孓的主要办法。释放天敌才能对一定的病虫害进行控制,并保促进人们围持环境友好的城市,创建昆虫旅馆等等。